2018年12月3日湖南省沅江市12岁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的事件引起了社会上各方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在教育界的讨论特别的激烈。各方的讨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件事情一出,作为长期在青少年心理辅导和行为调整一线工作的心理工作者。感到非常的震惊,同时也感到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无可奈何。事发当天,听到这条新闻的当天就想着说点什么?可是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
在这件悲剧当中,作为受害者。这位母亲无疑是值得同情的,值得社会各界人士悲悯的。在34岁的年纪被自己的至亲,自己的亲生骨肉所杀。这当然是天下最大的不幸。是他人生最大的不幸。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在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之后,除了同情这位母亲的中年不幸。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这背后的原因。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问一个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把自己杀死。
这几天来,在社会各种评论当中。也有很多人阐述了孩子杀母亲的教育原因。说是孩子的顽劣,孩子在思想观念里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孩子没有人伦道德的底线。那么,这样说对不对呢?这无疑是对的。但是,我们想问,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思想观念,或者说孩子的行为什么会这样的低劣,没有人性。
甚至,孩子在杀死自己的母亲之后,面对众人的质问。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母亲的时候,孩子的回答更加让我们感到悲哀和对于孩子教育的失败。孩子在回答众人的质问时说,我杀的是自己的母亲,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杀了自己的母亲之后根本没有感到后悔,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害怕,就更不用说有什么对生命的敬畏。也许,在孩子的脑海当中,根本就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是何其的珍贵。
也许在孩子的心理,母亲的生命和一只蚂蚁的生命没有什么两样。对于,只要和自己有矛盾的别人来说,只要触碰到了孩子那心里的底线,任何生命在孩子的面前,在他那自私的心理状态下都不值得一提。都变得非常的脆弱和不堪。
那么这一切的一切。孩子的从一张白纸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毫无疑问的指导,是孩子在这成长过程当中的各种环境把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塑造成这样的。也许孩子从小所成长的环境就给孩子的教育是丛林法则,生命在我想要的东西面前一文不值。只要我的想法和任何东西甚至是生命所冲突,那我可以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来达到我的目的。
所以,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得到启示,对于我们的青少年教育。如果缺乏了对于生命敬畏的教育,孩子在很多情境下可能不会认为生命是珍贵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么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牺牲别人的一切。